ㄧ.歷史淵源:

 

中獸醫學,是中國創立的獨特獸醫學,也是目前世界唯一保存完整的傳統獸醫學,縱觀世界文明古國,古希臘、印度、羅馬、巴比倫均有傳統獸醫學的存在,雖然經過歐洲中古時期的神權統治與異族入侵後,均不復存在了。

 

就中國中獸醫發展史簡介如下:

 

●      黃帝時期(B.C. 2717年~B.C. 2599)—馬師皇為我國古代有名獸醫。

 

●      商朝時期(B.C. 1600年~B.C. 1059)— 出現治療動物藥酒,閹割技術,針灸獸醫文獻還可追溯至西周穆王時期,當時以記載馬頸脈穴放血以治療熱病的方法。

 

●      春秋戰國(B.C.  770年~B.C.  221)— 已經提出狂犬病、疥癬、牛豬寄生蟲的人獸共用藥物,戰國時代秦穆公時的監軍少宰孫陽,擅長相馬,精通獸醫,後世尊頌,並藉其名而命名獸醫第一部針灸書【伯樂針經】 。

 

●      秦漢時期(B.C.  221年~A.D.  220)—出現第一本人畜共通藥物學,其中紀錄有365種藥物,包含獸醫法規以及【神農本草經】;後有【馬經】、【牛經】等獸醫書籍以及獸醫方藥。

 

●      魏晉南北朝(A.D.  220年~A.D.  589)—晉人葛洪【肘後備急方】有治六畜病處方之專集。

 

●      隋朝(A.D.  581 年~A.D.  619)—設有中央機構太僕寺,駐有獸醫博士120人,專門傳授獸醫學(見《隋書‧百官志》)。也開始各種家畜開始分科診治,並且使用方藥及針灸,也有【治馬經】、【療馬方】、【伯牙治馬染病經】、【馬經孔穴圖】、【治馬、牛、駝、騾經】等著作出現。

 

●      唐代(A.D.  618 年~A.D.  907)—太僕寺額定有獸醫六百人,獸醫博士四人,學生百人(見《唐六典》卷十七)。因此隋唐之後獸醫科技更形發達。

 

●      宋朝(A.D.  960 年~A.D.  1279)—已經設有專門療養病馬的單位叫做病馬監,也有病畜死後作為大體病理解剖的【皮剝所】,也設有存放獸藥與書籍的【藥蜜庫】,而且此時少數民族已經開始使用酒作為麻醉劑,幫馬切除肺葉的胸腔手術。

 

●      元朝(A.D. 1206 年~A.D. 1368)—有【痊驥通玄論】、【安驥集八卷】等著作。

 

●      明朝後期(A.D. 1368 年~A.D. 1644)—李時珍的【本草綱目】,喻氏兄弟的【元亨療馬集】【附牛駝經】相繼出現,反映了獸醫學發展的新趨勢。

 

.中獸醫學的特點:

 

中獸醫學的形成過程,受我國古代樸素唯物論和自發辨證法的指導和影響,在長期的臨床實踐中,逐步形成了以整體理念和辨証論治為特色的學術體系。  

 

(一)動物體本身的整體性。

(二)動物體與外界環境的整體性。

      

中獸醫學認為,動物體是以肝、心、脾、肺、腎五個生理系統為中心,通過經絡使各組織器官緊密相連而形成的一個完整統一的有機體。

 

螢幕快照 2014-06-14 上午11.23.15   

機體某一部分的病變,可以影響到其他部分,甚至引起整體性的病理改變。——如脾氣虛本為一臟的病變,但遷延日久,會因機體生化乏源而引起肺氣虛、心氣虛,甚至全身虛弱。整體的狀況又可影響局部的病理過程。——如全身虛弱的動物,其創傷癒合較慢等。

 

三.中獸醫學的治療:

 

(一)辯證——    是把透過四診及其它各種診斷手段所獲取的病情資料,在中獸醫學理論

           的指導下進行分析綜合,以判斷其為某種性質的“証”的過程,即識別疾病証候的

           過程 。

 

(二)論治——    根據辨証結果確定治則和治法的過程。依據判定之病症給予治療,治療

          方式包括中藥、燒艾、針灸等,以溫和方式治療寵物疾病。

 

四.中獸醫學與西醫治療的差異:

西醫先尋找出病源,通過研究來研製出藥物,例如抗生素或是抗菌等,進一步作出針對性的治療,屬於壓制性治療方式;而中醫治療,先找出身體出現毛病的地方,再施以針藥,並藉著四周的環境,引發體內天然的抵抗力,令身體的機能得以平衡,來作治療的方法。

 

arrow
arrow

    思微雅楊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