淋巴瘤為犬隻很常見的腫瘤之ㄧ,依腫瘤發生的部位可分為下列幾種:多中心型、前縱膈型、胃腸道型及皮膚型、及非淋巴結之原發型(但這類的淋巴瘤較少發生),又以多中心型最為常見。 

狗最常呈現多中心型,貓最常呈現縱膈型。以下分別說明:

1.多中心型:動物可能呈現單一或全身的淋巴結腫大,伴隨肝脾腫大、骨髓或其他器官的侵犯。淋巴結為大規模變大及硬,但通常觸診時不會痛。大多的病例在臨床上表現是很明顯的但少數病例會出現只有非特異症狀包含體重減輕、嗜睡以及厭食。約20%的犬隻會出現高血鈣的症狀如多喝、多尿、厭食、嘔吐、便秘、抑鬱、肌肉無力或心律不整。少數的犬隻會出現如:出血性疾病、血栓、眼睛的病變(視網膜剝離;血管彎曲)、神經症狀以及感染。

2.縱膈型:縱膈型(胸腺型)的病例會出現前縱膈淋巴结腫大,伴隨胸腔積液以及偶爾骨髓浸潤。動物通常會呈現咳嗽、呼吸困難、反流或Horner’s syndrome,以及聽診時肺音及心音的異常。這類型的犬隻通常會出現高血鈣,並與T細胞的免疫有關。

3.胃腸道型:胃腸道型淋巴瘤可能在胃腸道中出現單一、瀰漫性或多發性的浸潤。動物可能出現嘔吐、下痢、厭食、體重減少、裡急後重、或繼發於胃腸道阻塞或破裂導致腹膜炎。在觸診時可能發現腹腔的團塊、變大的腸繫膜淋巴結或增厚的腸管。

4.皮膚型瘤:皮膚型淋巴瘤可能為原發性的(一開始就發生在皮膚)或繼發的(在身體其他部位發現更主要的淋巴瘤)。原發性的皮膚淋巴瘤有兩種型態,兩者都由T細胞分化出來,雖然他們由皮膚原發,但會分佈到腹部血管、淋巴結以及骨髓。這兩型包含:

a. 親上皮型:T細胞侷限在表皮。病畜可能有慢性皮膚病史包括脫毛、色素缺乏、脫屑、搔癢和紅斑,數年到數月後才會行成特異的结痂和潰爛,最後腫瘤形成(結節或團塊)。病灶通常發生在皮膚黏膜交界處或口腔。

b. 非親上皮(真皮)型:更嚴重的型態,由多各皮膚的病灶分佈到淋巴結、腹腔臟器以及骨髓。繼發性的皮膚型淋巴瘤的定義也是在皮膚可見到淋巴瘤細胞,這類的細胞在顯微性下的特徵會比較類似組織球,但在免疫分類上可歸屬於B細胞或T細胞。

5. 淋巴结外的淋巴瘤:结外淋巴瘤指的淋巴瘤發生在非解剖分類臟器內的其他器官,如腎臟、鼻咽、眼以及神經。腎臟淋巴瘤在貓相對的常見,因為通常雙側都會被侵犯因此會導致腎衰竭。貓咪會呈現消瘦及蒼白(貧血),以及可能觸摸到變大/不規則的腎臟。在腎臟淋巴瘤的情況腫瘤常會侵犯到神經。鼻咽部的淋巴瘤呈現上呼吸道症狀,如鼻分泌物、打噴嚏以及有時會出現鼻腔變形,一些貓鼻腔淋巴瘤也會發展成腎臟的淋巴瘤。眼及神經的淋巴瘤可能為原發的或繼發於多中心型淋巴瘤,眼的淋巴瘤在貓比狗常見,臨床症狀包括畏光,眼瞼痙攣,溢淚,前房積膿,眼大,前葡萄膜炎,視網膜脫離。神經型淋巴瘤可能為單一或瀰漫型,而且侵犯周邊或中樞神經系統,呈現的症狀包括癱瘓,麻痺,跛行,肌肉萎縮或中樞神經症狀。


 
症狀:
最常出現的症狀為身體淺表的淋巴結腫大,觸摸時大多不會有痛感、有彈性、腫大位置與周圍組織清楚游離,體重下降、貧血、無食慾、下痢、消瘦、腹水、呼吸困難、劇渴、多尿及發燒等情形都可能發生。腹腔放射線學檢查常可見肝脾腫大,近50%可見到腰椎下淋巴結腫大,表示腫瘤已進一步擴散,此時建議做一次完整的腹部超音波檢查,確認肝脾的形態與其他臟器有無異常。全面的檢查有助於選擇最適當的治療與評估預後。 

->顯微鏡下的淋巴腫瘤

 
 
診斷:
患有淋巴瘤的病犬除上述檢查外,還必須做血液學及血清生化學檢查,檢查是否有貧血、高血鈣症、淋巴球增生、血小板減少及白血球數量等,進一步的骨髓抽吸或生檢可以幫助臨床分期。在大多數的病例中,細針抽吸大多可以達到確診,也就是使用細小的針頭進入淋巴結或腫大部位抽取細胞進行顯微鏡細胞學檢查,若細胞學檢查仍未能獲得確診,則須切除一個淋巴結進行組織病理學的評估。胸腔和腹腔放射線學檢查相當重要,可以判定體內是否有受到腫瘤的侵犯與其他的異常。 

->活體採樣過程



治療淋巴瘤方式:
取決於淋巴瘤的分期、腫瘤相關臨床徵候存在與否、病犬的生理狀態、有無其他疾病同時存在、飼主的時間與經濟狀況、主人面對化療副作用的接受程度等而定。僅侵犯單一淋巴結的病例少見,但可採用外科手術方式切除來治療,但大多數的病例為腫瘤已侵犯身體多處淋巴結甚而其他臟器,因此,應該以全身性的治療來延長生命,持續性的化療為犬多中心型淋巴瘤的治療選擇,常用的化療法可以使60~ 90 %的腫瘤病例達到完全消退,且平均存活時間為6到12個月(取決於使用的治療方式)。依病犬的狀態,存活時間差異也大,有些病犬甚而可存活1到2年以上。淋巴瘤若不治療的話,大多數病犬可能會在4到6周內死亡。罹患淋巴瘤的犬隻最好以多種藥劑併用的化療方式。對化療反應良好且達完全消退的犬隻,他們都能脫離淋巴瘤的臨床症狀且回復到良好的生活品質。大多數的犬都能忍受化療,只有小部分的犬會產生明顯的毒性反應。每次化療前都應進行血液學檢查,以降低化療副作用的風險。 
 
化療的目的:
誘導完整且持久的疾病緩解(>6月)及再誘導或援救一個或多個復發後的疾病緩解。影響化療的反應有以下幾點,包括:畜主的花費與選擇的藥物種類、化療的劑量或頻率不適當、腫瘤產生多重藥物抗藥性、某些特定部位對於化學治療藥物無法達到適當的濃度、疾病程度(臨床分期)、臨床症狀有無、組織學分級、免疫表型(T-cell或B-cell)、腫瘤生長的速度、副腫瘤症狀、動物體型及監控毒性所需的實驗室檢查等有關。

 
文字來源:小動物外科暨臨床腫瘤學研究室
影音來源: youtube
arrow
arrow
    文章標籤
    淋巴腫瘤
    全站熱搜

    思微雅楊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